糖精铵生产
- 起订量 (公斤)价格
-
25-200¥70 /公斤
-
200-500¥68 /公斤
-
≥500¥65 /公斤
- 发布日期: 2015-12-02
- 更新日期: 2024-01-09
产品详请
| 主要用途 |
甜味剂
|
| 执行标准 |
国标
|
| CAS |
81-07-2
|
| 型号 |
食品级
|
| 包装规格 |
25*1
|
| 有效物质含量 |
99%
|
| 含量 |
99%
|
| 是否进口 |
否
|
糖精铵〔无营养甜味剂,甜度约为蔗糖500倍〕
基本名称
【 学 名 】 邻苯甲酰磺酰亚胺
【 英文名 】 Saccharin
【 分子式 】 C7H5O3NS
【 分子量】183.18
【 别名】 1,1,3-三氧代-2,3-二氢-苯并[d]异噻唑
【 性质】 白色结晶粉末。熔点228.8~229.7℃,密度0.828g/cm3,微溶于水、乙醚和氯仿,溶于乙醇、乙酸乙酯、苯和丙酮。它的钠盐称做糖精钠或溶性糖精,易溶于水,稀水溶液的甜味约为蔗糖的300~500倍。少量无毒,但无营养价值。
[编辑本段]基本信息
糖精,是古老的甜味剂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,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。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,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,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。缺点是风味差,有后苦,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。
糖精(Saccharin / Saccharin sodium)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,其难溶於水,而其钠盐易溶于水,对热安定,其甜度为蔗糖之300~500 倍,不含卡路里,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。急性毒性 LD50 (rabbit) 为 5000~8000mg/Kg BW (口服 );每日摄取安全容许量 (ADI)为 0~2.5mg/Kg BW/day。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,其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导致*的可能性,但在人体试验上并未发现有不良影响。
糖精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,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。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、氯磺酸、邻甲苯胺等,均为石油化工产品。
[编辑本段]发明过程
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糖是从甘蔗、甜菜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。植物界中还有一些比蔗糖更甜的物质。原产南美洲的甜叶菊,比蔗糖甜200~300倍;非洲热带森林里的西非竹竽,果实的甜度比蔗糖甜3000倍;非洲还有一种薯蓣叶防己藤本植物,果实的甜度达蔗糖的90000倍。
只是,这些比蔗糖甜成千上万倍的物质,我们平时很少见到。我们平常用的比蔗糖还甜的物质是糖精,它比蔗糖要甜500倍。
由于食用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,所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对糖精严格控制使用,其控制标准一般为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%,且主要用于牙膏等工业用途。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糖精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。更有专家发出警告,至1999年下半年,全国糖业市场上糖精的份额己高达市场总份额的55%~60%,严重挤占了蔗糖的份额。
因2公斤糖精的甜度可相当于1000公斤的糖,按目前市场价格比计算,即60~70元的糖精,可以替代3000元左右的糖。于是,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,在生产饮料和加工食品过程中,超量、超范围使用糖精,但在食品和饮料标签上却不注明含有糖精及其真实含量,使消费者却误以为吃的是食糖,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,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